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2025年第二批“中国好人榜”福建开云体育- 开云体育官方网站- APP 最新2025候选人建议人选公示
开云体育官方,开云体育app,开云app下载,开云棋牌,开云直播,开云体育靠谱吗,开云体育和亚博,开云体育老板是谁,开云官网,开云体育,开云直播英超,开云电竞,开云游戏,开云,开云体育官网,开云体育官方网站, 开云app, kaiyun sports, 开云体育简介, 开云体育官方平台, 世界杯开云, 开云体育app下载, 开云体育网址, 开云体育2025江兴达,男,1990年3月出生,党员,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园通速递有限公司大溪镇负责人,平和县非公快递企业联合支部书记、漳州市快递行业团工委委员。江兴达患有先天性腕关节以远缺失症,左手失去手掌。但他凭着一股韧劲,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扎根漳州市平和县偏远乡镇大溪镇,在镇上开了第一家快递代理点。他坚持以良好的口碑、周到的服务意识和守时守信作为信念,在艰难维持快递网点运营的第三年,迎来了事业的转机,如他用孤掌撑起4家快递代理,以快递为媒,打通城乡物流的“最后一公里”,用残缺身躯诠释敬业奉献,助力家乡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2012年,福建商学院物流专业毕业的江兴达,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漳州市平和县大溪镇。面对乡亲们对“大学生送快递”的质疑,他坚信“物流是乡村振兴的血脉”。创业初期,左手不便的他在搬运、包装、派送等各个环节都异常艰难,面临着业务量少、经营亏损、派送意外受伤、问题件赔偿等重重难关。但坚韧不拔的江兴达凭借专业所学,在日积月累中独创了“孤掌打包法”:以左手腕为支点,用健全的右手缠绕胶带,完成标准打包。他还研究出各种快件的包装方式,形成自己一套精致有效的方法,有效预防快件在运送途中破碎、泄露的风险。
余祖龙,男,1993年7月生,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芹洋乡广地村村民。2024年10月14日晚,余祖龙在寿宁鳌阳镇城东区散步,听闻两个少年失足落入深不见底的湖水,命悬一线时,不顾刚做完阑尾炎手术伤口还未拆线的情况,毫不犹豫跳入水中开展救援。冰冷刺骨的湖水、隐隐作痛的伤口,救回一人后余祖龙已经精疲力尽,但是他依然咬牙回身救起第二名落水少年。看到两名少年平安后,余祖龙便悄然离开。10月17日,余祖龙跳水救人被寿宁县公安局、见义勇为协会认定为见义勇为行为。
刚开始面对这一切,林甡觉得心力交瘁。妻子需要护理、医疗费用数额巨大,他也感到迷茫和无助,但是看着家里的状况,他不能倒下去,他要守护这个苦难深重的家庭,给家人温暖的港湾。妻子吴颖卧病在床以后,这个以前整天忙于事业的男人,开始学习做家务活。没退休前,每天清晨5点林甡就起床煮饭,帮妻子洗漱好喂好饭才去上班,午饭、晚饭又会按时回来准备好,照顾妻子。刚开始妻子特别敏感,无缘无故就会发脾气,每当这个时候,他就耐心给她疏导,生怕心情不好影响她的病情。
他无怨无悔地端屎端尿,护理妻子,每天坚持帮她擦身。每天睡觉前,还要为妻子做全身按摩,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日复一日,在他的精心料理下,妻子到现在身上没有一个暗疮。“不抛弃、不放弃、不离弃”的信念让他走到了现在。每天,看着林甡为了照顾自己,为了撑起家庭,而忙得憔悴不堪,吴颖总感到十分愧疚。林甡发现后,给妻子洗脚时对她说:“有你在,我们这个家才完整。”不会说甜言蜜语的林甡每天把挣回来的钱塞到妻子手中,告诉她“放心吧,我挣的钱够养你。”
徐智心,女,1947年8月生,党员,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爱心妈妈”关爱联盟会长。徐智心自2002年退休近23年来,坚持以“扶贫助学助困”为主线,倾注心血全身心投入到公益事业中。2013年,启动实施“助学圆梦”项目,累计个人出资超70万元,资助长泰区300余名困难学子。2014年,实施“星星点灯 照亮我心”关爱残疾儿童项目,累计覆盖受助残疾儿童200多人。2016年,号召发起“产业扶贫”行动,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蛋鸡养殖和芙蓉李种植项目。2024年,年近80岁的她又主动请缨担任“厝边妈妈”,结对帮扶漳州市5名困境儿童。
2024年,漳州市“厝边妈妈”陪伴关爱困境儿童三年行动启动。在闽南语中,“厝边”意为邻居,行动旨在为漳州市现有的在生活、学习、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特殊困难的2421名困境、留守儿童配备“身边的妈妈”,多措并举帮助儿童健康成长。行动启动后,徐智心在当地有关部门的牵线名困境儿童,成为了大家口中的“徐妈”,并带动了15位女性志愿者参与其中。就这样,她与众多志愿者一起,共同编织起一个个关爱身边困境儿童的温情“小窝”。
平日里,徐妈带着大伙儿在社区驿站辅导作业、在心理沙盘室倾听心声、在手工坊传递温暖、在公园里为孩子们摄影留下温暖瞬间……渐渐地,“厝边妈妈”成为了孩子们触手可及、可信赖且温暖的坚强依靠。17岁的小洁(化名)是徐智心作为“厝边妈妈”挂钩的一个男生。他家中7口人,有4位至亲罹患精神疾病,他也因此逐渐自我封闭,性格十分孤僻。徐智心了解情况后,开启了对他全方位的有效陪伴:带他参加健康向上的社交活动、出资为他布置一间专属的备考书房、联系心理辅导师专业疏导,更是在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里温暖互动。2024年9月,小洁激动地告诉徐智心:“妈妈,我考上大学了!我要像您一样帮助更多人!”如今的他已从孤僻小男孩蜕变成一名阳光学子,正在以护理专业大学新生的身份开启人生的新篇章。这给予了徐智心这位银龄“厝边妈妈”莫大的欣慰。
2014年她牵头实施“星星点灯 照亮我心”关爱残疾儿童项目。十一年来,她带领社会爱心人士和助残志愿者开展关爱残疾儿童志愿服务600多场次,覆盖受助残疾儿童200多人。2015年,脑瘫少年小龙(化名,时年8岁)因身体残疾而辍学,徐智心得知后为其募集资金和书籍,近10年来定期陪其练行走、提高体能,并策划开展夏令营活动,帮助其加快融入社会。2024年,小龙考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含泪致谢:“徐妈让我知道,世界给我的温暖从未缺席。”
一直以来,“扶贫助学助困”的理念深深烙印在徐智心的身上。作为一名退休的党员干部,她立志要在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贡献一份力。2016年,她号召当地企业家发起“产业扶贫”行动,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蛋鸡养殖和芙蓉李种植项目。面对当时鸡蛋滞销的困境,她亲自化身“送货员”,时年年近七旬的她连续400多天驱车奔波,累计售出鸡蛋20多万枚。她还自己出资,为33户贫困户赠送8540株芙蓉李苗,并邀请专家指导种植,通过帮扶产业发展实现脱贫目标。
方舟,男,1990年6月生,福建省武夷山市永生茶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90后的方舟是一位带着新知识投身家乡茶产业发展的“新茶人”。方舟利用自己曾系统学习大数据、数学建模等技术优势,研发智能采茶机、制茶机器人与传统碳焙智能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进行智能化提升。着手生态茶园改造,将“生态科技”融入茶园建设,带动周边2万多亩茶园及4000多户农户,助农增收1000多万元。他还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拓宽茶叶宣传营销渠道,让更多的年轻人成为武夷岩茶的忠实爱好者和传播者。
回到家乡后,方舟积极投身于茶园建设与管理。武夷山成为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全市积极打造绿色生态茶园。他顺势而为,着手生态茶园改造,将“生态科技”融入茶园建设,结合“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星村镇的大坪洲生态茶园尝试“茶豆间作优质高效生态栽培”项目,利用物联网实时监测茶叶生长,搭配气候监测仪辅助生产安排,构建起涵盖施肥、病虫防治、茶园管理的“生态链”式系统,使茶园变身绿色生态公园,老人孩童可在其中嬉戏,游客纷至沓来。在星村镇乡村振兴示范引领下,永生茶业建成5000多亩示范性生态茶园,带动周边2万多亩茶园及4000多户农户,助农增收1000多万元,方舟成为当地践行“生态茶园”理念的先行者。“武夷山的茶人千百年来侍茶、卖茶,以茶为生。只有保护好绿水青山才能有永续的金山银山,这也是我们武夷茶人的共同愿景。”方舟说。
面对茶产业发展中人工成本增加等问题,方舟决心从采茶环节入手实现科技化,摆脱对国外采茶机的依赖,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他组建团队,与中科院、农科院专家合作,研发出“茶叶摇青机器人”,“乌龙茶智能采茶机研发”项目入选2022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项目,此项目的实施降低了茶叶采摘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茶青质量,对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从人工到机械化,再到我设想的智能化制茶,我只是在茶人前辈的基础上投入了专业所学。”他计划用科技的力量为传统茶园装上科技“芯”、创造更多可能性。
,男,1974年10月生,党员,福建省龙岩市搏赢残疾人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理事长。3岁因患小儿麻痹导致了双脚残疾,但他没有轻易地向命运低头,而是自强不息,努力创业。在经过多年努力,创建起颇具规模的企业后,他投资创办了龙岩市、新罗区残疾人互联网孵化基地,旗下登记有多个机构、企业,为残疾人免费提供创业与就业培训,累计帮助了1664位残疾人创业、就业,实现就业人数1258人,整体就业率达75.60%,月收入高者可达万元以上。十几年来,他还为困难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累计捐资达上百万元。
3岁时,因患小儿麻痹导致了双脚残疾,但是他没有轻易地向命运低头,而是自强不息,努力创业。16岁时去金店当学徒,他从金银首饰加工学徒做起,经过多年努力,成就了一番事业,对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艰辛深有感受。因为苦难相通,在逐渐获得幸福感和价值感之后,就希望能把这份自信和勇气散播出去,帮助更多身背病痛的残疾人,鼓励他们站起来。他为残疾人争取慈善经费,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赠送轮椅等,提供法律援助,举办爱心活动……十几年来,他为困难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累计捐资达上百万元。
这十年来,中心和基地造福了许多残疾人,他们不仅拥有了自立的能力,有的还获得高收入,并找到心仪的对象。长汀小伙小刘也因小儿麻痹症致残,参加搏赢服务中心培训后,留在中心工作,还找到心仪的另一半。他感慨道,“如果没有基地,我就不可能买得起车,更不可能遇到现在的她。”还有一位小伙因车祸卧床17年,鼓励他来搏赢残疾人服务中心。经过半个月努力,小伙可以坐上轮椅,也能转移到马桶上、床上,还参加了云客服培训,获得了一份稳定的收入。他常说:“是博赢让我的生活重建、让我‘站’起来,是云客服让我真正‘富’起来。”
苏晓玲,女,1981年2月生,党员,南安市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部负责人、全国乡村阅读推广人、“好读书”公益图书馆创办人。十余载深耕公益图书领域,苏晓玲与同伴齐心协力,在南安市成功筹建并运营了28家“好读书”公益图书室,举办超千场阅读活动,累计帮扶超8万名青少年,用知识为万千孩子打开了知识的大门。目前,28家公益图书室总面积超4500平方米,藏书总量已达13万余册,覆盖溪美城区及石井镇、翔云镇、仑苍镇、诗山镇、省新镇、蓬华镇等地乡村,年均接待读者超25万人次。
2016年,苏晓玲敏锐发现南安市第二市场是个理想的阅读推广场所,这里人流量大,周边学校和培训机构众多,是筹建第一家“好读书”公益图书室的最佳选择。为解决、场地租赁艰难等问题,苏晓玲奔走各大企业游说,接连碰壁:有企业表示,“公益图书室难以持续运营,不如资助贫困学生直接”;也有企业以“已签订长期助学协议”为由婉拒;更有企业将她的计划书当作传单丢进垃圾桶。尽管持续遇冷,但苏晓玲没有退缩,在第27次拜访时,苏晓玲带企业家来到连像样课桌都没有的乡村小学,看着孩子们用树枝在地上写拼音的场景,企业家红了眼眶,当场承诺捐赠首笔启动资金,点燃了第一家“好读书”公益图书室的星星之火。
在推广阅读的过程中,苏晓玲始终将关爱放在心上。她格外关注贫困学子、孤儿和留守儿童。在去年深秋的一场“经典诵读进乡村”活动中,12岁的孤儿小林躲在人群角落,当志愿者将《小王子》绘本递到他手中时,他颤抖着翻开书页,痴迷在书中世界。活动结束时,小林怯生生地拉住苏晓玲的衣角,哽咽着说:“阿姨,原来书里的星星真的会发光,我以后也想成为像小王子那样勇敢的人。”望着小林捧着书籍如获至宝的模样,苏晓玲下定决心,要做永远的点灯人,让图书照亮孩子们的希望。在“好读书”公益图书室的滋养下,许多孩子迎来了令人欣喜的蜕变,苏晓玲愿继续散发光热,以图书为砖,铺就孩子们脚下的求知路。
谢惠容,女,1971年10月生,党员,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惠容微家志愿服务中心理事长。30年来,她在公益路上从未停歇,既给孤寡老人当“闺女”,又为山区儿童做“妈妈”。她不求回报,组建700多人的微家团队,带领团队扎根基层,上山下水、走村入户,凝聚“巾帼力量”。多年来,谢惠容个人出资助人近百万元,帮助3万余人次。“有事找惠容”成为大家的选择,团队善举不断拓展,温暖着越来越多的人,让公益的阳光照亮每个角落。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刚步入社会的谢惠容便常常参与助老活动,定期看望村里孤寡老人,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和关怀,这份“用掌心温度传递善意”的习惯,悄然播下了她毕生公益事业的种子。1997年,谢惠容前往重庆奉节办厂,了解到当地有众多困难老人和学生,在家人支持下,她出资20多万元帮扶200多名老人孩子。受助者寄来了一封又一封感人肺腑的信件,成了她这一生最珍贵的财富。此后,她的公益行动如同星星之火,逐渐形成燎原之势,开启了漫长且意义非凡的公益征程。
2012年,谢惠容回福州任连潘村主任,陆续组建多支志愿者队伍 ,打破女子不能划龙舟的旧俗,鼓励丈夫出资建文娱活动室,丰富老人生活;做村妇联主席时,成立妇女微家,为女性提供帮助;2019年成立“惠容·妇女微家”,2020年组建巾帼护河志愿服务队。每周她都和姐妹们当起“清道夫”,开展护水活动,4年组织390多次,清理近万吨垃圾。她们不惧高温酷暑,坚持守护光明港、鳝溪等地,豆粒大的汗水,感动了众多游客一起参与。2024年当地政府为其授发工作站,还将陈厝河命名为“惠容微家河”。团队不断成长壮大,成为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实力量。
“惠容·妇女微家”吸引众多行业热心人加入,成员超4000人。2023年3月份,谢惠容接到前屿小学校长电话反映说,他们学校有个小孩子没来上课。经过学校家访才知道孩子生病了,双脚无法站立,但因为家庭困难,无法看病。当晚12点,谢惠容在群里发动捐款筹得7800元,后来又捐赠一部轮椅解决了孩子的出行难题。鼓山中学一名同学在上体育课时突发晕倒,后面查出来患了急性白血病,谢惠容在2个小时内募捐到9200元,为孩子送上了第一笔爱心捐款……谢惠容带领团队为车祸复健少女、事实孤儿、特殊学校孩子等提供帮助。疫情期间,她也多渠道筹措物资,还组织团队献血。团队开展宣传教育等多样活动,为基层治理注入“她力量”。
李春,男,1974年3月生,党员,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城市供电服务分公司第三党支部书记兼抢修突击队队长,国网福建电力“双满意”(厦门李春)员服务队队长。李春34年扎根电力抢修第一线,践行“让灯先亮起来”的誓言。他爱岗敬业,创新奉献,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电等劳模、福建省最美劳动者。以李春名字命名的国网福建电力“双满意”(厦门李春)员服务队,专门负责急难险重的任务。据不完全统计,他共参与过400多项重大活动保电、重大抢险救灾、重大抢修任务。
2012年,以李春名字命名的员服务队正式成立,肩负着厦门四个区100多万户居民的电力抢修和保障工作,服务范围内的区域供电可靠性达99.995%,国网系统排名前三,达全国先进水平,抢修客户满意率达99.99%,被市民亲切称为“电力110”。2016年9月15日,超强台风“莫兰蒂”给厦门电网带来重创。当天,李春团队就接到了100多个抢修电话。他带领队伍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完成约800项抢修任务。饿了,就蹲在路边吃面包、盒饭;累了,就趴在倒下的树干、铁皮上眯一会儿。
吴玉清,女,1972年11月出生,党员,福建省蓝天救援防灾减灾中心三明(三钢)队秘书长。吴玉清2013年加入福建省蓝天救援防灾减灾中心三明(三钢)队,先后参与了云南鲁甸、景谷地震救援,厦门国际马拉松维保,将乐水上救助、尼泊尔地震救援、斯里兰卡水灾救援、清流宁化水灾救援、泰宁泥石流突发灾害救援、闽清水灾应急救援、九寨沟地震救援等国内外突发事件大型救援任务125次,服务群众达12700人。同时,她还积极走入学校、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安全教育、应急自救知识宣讲培训300次。
2017年10月的一个晚上,单位一位女工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厌世的信息,吴玉清敏锐地察觉到不对劲,又无法联系上这位女工,她立即动员身边的同事帮忙寻找这位女工。历经波折,当吴玉清得知住址后立即赶到她家时,这位女工因轻生煤气中毒已经陷入昏迷。在场的所有人都吓得手忙脚乱,只见吴玉清快速打开所有门窗,随即关闭煤气灶阀门,第一时间对这位女工实施紧急救助,救护车到后,玉清亲自陪护着将她送到医院。事后,医生说,再迟几分钟,这条生命就没了。2022年10月中班,岗位上一名男职工突然瘫倒在地,口吐白沫,吴玉清立刻为工友实施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急救。
除了每年参与新年登高、马拉松比赛、自行车越野等赛事活动的安全保障志愿服务,吴玉清还参加了云南鲁甸、景谷地震救援,厦门国际马拉松维保,将乐水上救助、尼泊尔地震救援、斯里兰卡水灾救援、清流宁化水灾救援、泰宁泥石流突发灾害救援、闽清水灾应急救援、九寨沟地震救援等国内外突发事件大型救援任务125次,服务群众达12700人。她一次次用柔弱的身躯扛起了“大义”;用无私的善举捧出了“大爱”;用真心的亲情唤起了“大情”,她的志愿救援故事口口相传,她的精神感召着人们尊重生命,崇敬生命,敬畏生命,让每一个生命都有价值。
王燕哥,女,1957年10月生,福建省莆田市北岸经济开发区山亭镇利山社区居民。2025年4月19日上午,福建省莆田市北岸经济开发区渔民黄某在海滩赶海时因低血糖突发昏厥,一头扎进滩涂地里。同在该片海域赶海的68岁老奶奶王燕哥发现后,顾不上自己年事已高,一个人冲进滩涂救人,用力把被困女子黄某拖拽转移至安全地带。一个多小时的生死较量后,她才终于将被困女子拖到靠近岸边的位置,随后,满身淤泥的王燕哥又跪坐在被困女子身边20余分钟,安抚其情绪。最终在民警等人的齐心救援下,该女子被送往医院救治。
赶到近前,王燕哥看到一女子头埋进滩涂地里,无论怎么大声呼喊都毫无回应。这片海滩平日里鲜有人至,根本来不及等他人帮忙,王燕哥深知只能靠自己施救,她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蹲下身子,用双手托起该被困女子的双肩,使其头部离开滩涂。泥浆漫过膝盖,每挪动一步都要使出浑身解数与强大的吸力抗衡。但她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坚定的念头:“那是一条鲜活的生命!”王燕哥一边艰难地拖拽着女子,一边声嘶力竭地呼救,沙哑的声音在空旷的海滩上回荡。
王强生,男,1979年1月生,平潭爱心公益协会秘书长。王强生自投身公益以来,带领协会开展近千场助老、助学、助残活动,帮扶群众超3万人次,公益支出达332万元。2021年,创立“岚孩子”项目,连续五年为困难儿童送去“温暖包”物资,精准帮扶近400名困难儿童(含130名残障儿童)。他还在平潭首创“志愿者驿站”模式,打造“慈善超市”与“慈善食堂”,全年无休服务困难群体、和消防救援人员等,为居民提供免费早餐、应急救助等,并针对儿童和老年人开展“候鸟课堂”“银龄守护”等项目。
这件事让王强生将目光聚焦到平潭的困难儿童群体。2021年,他巧妙地将地域符号“岚”与“难”谐音转化为公益品牌,创立“岚孩子”项目。为了给这些孩子争取更多社会爱心资源,王强生不遗余力,积极链接一对一帮扶服务。连续五年为困难儿童送去“温暖包”物资,精准帮扶近400名困难儿童(含130名残障儿童)。并且以“梦想心愿”的形式,每月助力困难儿童实现小小心愿,以此鼓励他们接纳他人,勇敢面对生活。如今,“岚孩子”项目已从平潭扩展至泉州、德化等4个县区,带动更多地区关注困境儿童的成长。
2021年,王强生团队首创“志愿者驿站”模式,累计投入20万元建成6家自营驿站和附属岛屿租赁驿站,通过“政府补贴+社会捐赠+企业赞助”的多元筹资方式,为居民提供免费早餐、应急救助等基础服务。针对留守儿童、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驿站还开发了“候鸟课堂”“银龄守护”等特色项目。驿站实行6小时营业制,除春节等特定节日外全年无休,通过政府公益性岗位支持和社会力量援助安排值班人员,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等青年群体积极参与,年均服务超6000人次,成为了社区公益的重要枢纽。